束刍
基本解释
词条:『束刍』
拼音:shù chú
注音:ㄕㄨˋ ㄔㄨˊ
解释:
1.捆草成束。《诗.唐风.绸缪》:"绸缪束刍,三星在隅。"《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明日贼攻城,设百楼,巡栅城上,束刍灌膏以焚焉。"一说,喻男女成婚。参见"束薪"。
2.成束的草。
3.《后汉书.徐穉传》:"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后因以"束刍"称祭品。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偶以拙诗数首:「投君之文甚荒芜,数篇价直一束刍。」
唐代.韩愈.驽骥:「渴饮一斗水,饥食一束刍。」
宋代.陆游.初夏出游:「小灶炊菰山市口,束刍秣蹇海云边。」
先秦.诗经.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宋代.文天祥.白沟河:「恨不持束刍,徘徊官道傍。」
基本字义
束shù(ㄕㄨˋ)
1、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fà)。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2、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3、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4、控制,限制:束身。无拘无束。
5、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
6、姓。
基本字义
刍(芻)chú(ㄔㄨˊ)
1、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刍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刍。
2、割草:刍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刍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刍议(同“刍言”)。
3、草把:刍灵(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