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口
基本解释
词条:『食口』
拼音:shí kǒu
注音:ㄕˊㄙˋ一ˋ ㄎㄡˇ
解释:
1.不劳动而吃闲饭的人。后亦指家口。
2.指牲畜的胃口﹑食欲。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
宋代.黄庭坚.再和公择舅氏杂言:「岁暮三十裘,食口三百指。」
宋代.陈造.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三首:「食口几鹅雁,田收问菜麻。」
宋代.李新.即席次必强六绝句:「且倚东风拚酒酣,莫将食口配春蚕。」
宋代.陈造.四月望再游西湖十首:「十字街头托钵盂,雁鹅食口待朝脯。」
基本字义
食shí(ㄕˊ)
1、吃:食肉。食欲。
2、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其他字义
食sì(ㄙˋ)
1、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其他字义
食yì(一ˋ)
1、用于人名: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基本字义
口kǒu(ㄎㄡˇ)
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3、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4、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5、破裂的地方: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