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帝寺
基本解释
词条:『萧帝寺』
拼音:xiāo dì sì
注音:ㄒ一ㄠ ㄉ一ˋ ㄙˋ
解释:萧寺。
古代诗词
唐代.杜荀鹤.题战岛僧居(在江之心):「入云萧帝寺,毕竟欲何如。」
五代.韦庄.江上题所居:「落日乱蝉萧帝寺,碧云归鸟谢家山。」
宋代.王安礼.丙寅九月二十日同蒋颖叔从长干雨中登高座寺诗:「弭节萧帝寺,驱车成子冈。」
宋代.李龏.衣上酒痕:「江令宅边萧帝寺,桃花曾借客温存。」
基本字义
萧(蕭)xiāo(ㄒ一ㄠ)
1、即“艾蒿”。
2、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萧然。萧瑟。萧索。萧飒。萧森。萧骚。萧疏。萧条。
3、〔萧萧〕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4、〔萧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萧萧”。
5、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基本字义
帝dì(ㄉ一ˋ)
1、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帝。玉皇大帝。
2、君主:帝王。皇帝。称帝。帝制。
基本字义
寺sì(ㄙˋ)
1、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
2、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观(guàn)。
3、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