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既
基本解释
词条:『食既』
拼音:shí jì
注音:ㄕˊㄙˋ一ˋ ㄐ一ˋ
解释: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或地球阴影与月亮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亦指食尽发生的时刻。食既发生在初亏之后。食﹐通"蚀"。语出《左传.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杜预注:"既﹐尽也。"
古代诗词
唐代.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衣食既有馀,时时会亲友。」
宋代.刘克庄.小雪后二日二首:「根存神不死,食既魄难生。」
宋代.陈造.程帅以诗见慰用韵谢之:「平时联辉星,转首食既月。」
宋代.汪元量.酬隐者刘桃冈:「食既弹长铗,囊悬少错刀。」
宋代.姜夔.丁已七月望湖上书事:「或云七分或食既,或云食书不在夕。」
基本字义
食shí(ㄕˊ)
1、吃:食肉。食欲。
2、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其他字义
食sì(ㄙˋ)
1、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其他字义
食yì(一ˋ)
1、用于人名: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基本字义
既jì(ㄐ一ˋ)
1、动作已经完了:既往不咎。既而。
2、已经:既成事实。既定。
3、常与“且”、“又”连用,表示两者并列:既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