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牲
基本解释
词条:『血牲』
拼音:xiě shēng
注音:ㄒ一ㄝˇㄒㄩㄝˋ ㄕㄥ
解释:谓杀牲取血。古代用以订盟或祭祀。
古代诗词
宋代.王洋.和秀实寄诗:「血牲面埋曾几时,无乃奸盟神不喜。」
基本字义
血xuè(ㄒㄩㄝˋ)
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其他字义
血xiě(ㄒ一ㄝˇ)
1、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基本字义
牲shēng(ㄕㄥ)
1、家畜:牲口。牲灵。牲畜。
2、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献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