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臊
基本解释
词条:『腥臊』
拼音:xīng sāo
注音:ㄒ一ㄥ ㄙㄠㄙㄠˋ
解释:
1.腥臭;腥臭的气味。
2.泛指水产动物。
3.借喻丑恶的事物。
4.借指寇盗﹑叛军等。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
唐代.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德星销彗孛,霖雨灭腥臊。」
宋代.陈与义.雷行雨:「刘琨祖逖未足雄,晏球一战腥臊空。」
唐代.杜甫.避地:「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
唐代.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谁云遗毒螫,已是沃腥臊。」
基本字义
腥xīng(ㄒ一ㄥ)
1、像鱼的气味:腥气。血腥。腥膻。腥秽。腥臭。腥臊。腥风血雨。
2、鱼或肉一类的食品:荤腥。
3、生肉:“君赐腥,必熟而蔫之”。
基本字义
臊sāo(ㄙㄠ)
1、像尿或狐狸的气味:臊气。腥臊。狐臊。
其他字义
臊sào(ㄙㄠˋ)
1、〔臊气〕倒霉(“气”读轻声)。
2、〔臊子〕方言,肉末或肉丁,如“羊肉臊臊面”。
3、害羞:害臊。羞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