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祧
基本解释
词条:『守祧』
拼音:shǒu tiāo
注音:ㄕㄡˇ ㄊ一ㄠ
解释:
1.古官名。掌守先王先公的祖庙。
2.谓家族中的宗祠祖庙。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
宋代.黄庭坚.和答刘中叟殿院:「守祧仁九族,瑑玉诏万世。」
魏晋.王粲.为潘文则作思亲诗:「退守祧祊。」
魏晋.王粲.为潘文则作思亲诗:「咨于靡及,退守祧祊。」
基本字义
守shǒu(ㄕㄡˇ)
1、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2、看管:看守。守护。
3、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4、遵照:遵守。守法。守时。
5、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守。因循守旧。
6、呆在一起:厮守。
7、节操:操守。
8、靠近,依傍: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9、古代官名:太守。守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守刺(太守,刺史)。守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
10、姓。
基本字义
祧tiāo(ㄊ一ㄠ)
1、古代称远祖的庙。
2、承继先代:承祧。一子兼祧。
3、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的庙:不祧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