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尉
基本解释
词条:『县尉』
拼音:xiàn wèi
注音:ㄒ一ㄢˋㄒㄨㄢˊ ㄨㄟˋㄩˋ
解释:官名。秦汉县令﹑县长下置尉,掌一县治安。历代因之。元于县尉外,兼置典史。明废尉,留典史,掌尉事,后因称典史为"县尉"。
古代诗词
唐代.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参军与县尉,尘土惊劻襄。」
唐代.韩愈.崔十七:「但闻赤县尉,不比博士慢。」
宋代.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 (十八日,循终南而西,县尉以甲卒见送。」
唐代.石抱忠.始平谐诗:「略彴桥头逢长史,棂星门外揖司兵,一群县尉驴骡骤,数个参军鹅鸭行。」
唐代.商则.嘲廪丘令丞:「令丞俱动手,县尉止回身。」
基本字义
县(縣)xiàn(ㄒ一ㄢˋ)
1、行政区划单位,旧时属于州、府、道,现由直辖市、地级市、自治州等领导。
2、姓
其他字义
县(縣)xuán(ㄒㄨㄢˊ)
1、古同“悬”。
基本字义
尉wèi(ㄨㄟˋ)
1、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尉。都尉。卫尉。太尉。
2、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
3、〔尉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4、姓。
其他字义
尉yù(ㄩˋ)
1、〔尉迟〕复姓。
2、〔尉犁〕地名,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