蚬子
基本解释
词条:『蚬子』
拼音:xiǎn zǐ
注音:ㄒ一ㄢˇ ㄗˇ
解释:蚬的俗称。
古代诗词
明代.陈宪章.南归寄乡书(七首):「生酒鲟鱼脍,边炉蚬子羹。」
明代.丘濬.句:「阶上腥臊堆蚬子,口中浓血叶槟榔。」
宋代.释慧远.禅人写师真请赞:「不识蚬子笊篱,唤作普化木铎。」
清代.屈大均.结网:「蚬子飞乘雾,鱼花起似云。」
清代.屈大均.白蚬谣:「南风起,落蚬子。」
基本字义
蚬(蜆)xiǎn(ㄒ一ㄢˇ)
1、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表面暗褐色,有轮状纹,内面色紫,栖淡水软泥中。肉可食,壳可入药。亦称“扁螺”。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