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祀
基本解释
词条:『乡祀』
拼音:xiāng sì
注音:ㄒ一ㄤ ㄙˋ
解释:明清时,乡里中德行优异者死后由乡人公举,请准祭祀于乡贤祠,谓之"乡祀"。
古代诗词
宋代.刘克庄.丘君双荐前尹古田三年有遗爱邑人以为可继阳:「民怀惠爱祠乡祀,上奋英明即墨封。」
元代.陈旅.送王致道代祠北岳北海济渎南镇:「王褒空有《甘泉》颂,投老还乡祀碧鸡。」
清代.许传霈.清明客祭口占 其一:「新成高阁崇乡祀,苕霅之间僾忾传。」
清代.周龙藻.睢阳汤公挽词:「岘首碑宜勒,桐乡祀不诬。」
清代.彭定求.秋丁日补送文文肃姚文毅陈文庄三公神位入长洲学乡贤祠敬识:「乡祀古所重,论定百年中。」
基本字义
乡(鄉)xiāng(ㄒ一ㄤ)
1、泛指小市镇:乡村。穷乡僻壤。
2、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乡。故乡。乡井。乡里(a.家庭久居的地方;b.同乡的人)。乡党(乡里)。乡试。
3、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基本字义
祀sì(ㄙˋ)
1、祭:祭祀。祀天。祀祖。
2、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