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民
基本解释
词条:『献民』
拼音:xiàn mín
注音:ㄒ一ㄢˋ ㄇ一ㄣˊ
解释:
1.犹贤民。原指周灭商后,商遗民中之臣服于周者。
2.泛指前朝遗民。
古代诗词
宋代.陈杰.读书三首:「书初说包贡,礼有献民虏。」
明代.顾璘.赠郑主事观兑运还京:「圣主深宫忧万里,归朝何以献民风。」
明代.苏葵.送张抚民一之寅长捧表北上用前韵:「朝罢从容献民瘼,定应风采压阳城。」
明代.王佐(汝学.藤作 其二:「后至先皇弘治初,大禁贡献民熙和。」
明代.李昌祺.送张参政考绩之京:「三年参省政,千里献民庸。」
基本字义
献(獻)xiàn(ㄒ一ㄢˋ)
1、恭敬庄严地送给:奉献。贡献。捐献。献身。献礼。借花献佛。
2、表现出来:献技。献艺。献媚。献丑。
3、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献。
基本字义
民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