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鞮
基本解释
词条:『象鞮』
拼音:xiàng dī
注音:ㄒ一ㄤˋ ㄉ一
解释:见"象寄译鞮"。
古代诗词
元代.陈孚.安南即事:「象鞮言可订,蠹册事非诬。」
清代.张元默.辛酉六月十八日为完颜恽太君星联生日元默来归之年师郑夫子即以国朝闺秀正始集授之爰于中庭设瓜果陈诗以祭谨赋五古四十韵:「风琴杂象鞮,聊当舞庭佾。」
清代.梁成楠.红头屿木盘木船泥碗歌:「寄译象鞮皆不用,指天扪腹声呜呜。」
基本字义
象xiàng(ㄒ一ㄤˋ)
1、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2、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基本字义
鞮dī(ㄉ一)
1、用兽皮制的鞋:“一春当费鞮二緉。”
2、〔鞮鞻(lóu)氏〕中国周代乐官名,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
3、古代释译官:“光景所照,鞮象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