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德
基本解释
词条:『食德』
拼音:shí dé
注音:ㄕˊㄙˋ一ˋ ㄉㄜˊ
解释:谓享受先人的德泽。语本《易.讼》:"六三,食旧德。"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食德见从事,克家何妙年。」
宋代.苏轼.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
清代.屈大均.赠友 其五:「食德为膏粱,服道为绣襦。」
明代.赵完璧.代鳌山王西渟大尹送周古柏先生擢教天城镇边:「芝兰充庭旧食德,琬琰懿质今谁砻。」
元代.陈镒.题松阳项氏瑞芝诗卷:「宜尔孙与子,食德无休期。」
基本字义
食shí(ㄕˊ)
1、吃:食肉。食欲。
2、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其他字义
食sì(ㄙˋ)
1、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其他字义
食yì(一ˋ)
1、用于人名: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基本字义
德dé(ㄉㄜˊ)
1、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2、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3、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