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芥
基本解释
词条:『拾芥』
拼音:shí jiè
注音:ㄕˊㄕㄜˋ ㄐ一ㄝˋㄍㄞˋ
解释:芥:小草。捡拾地上的小草。比喻取之极易:以此取科第,如拾芥耳。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胡朝请见和复次韵:「箨龙不称冤,易致等拾芥。」
宋代.黄庭坚.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二首:「獭胆能分杯,虎魄妙拾芥。」
唐代.李峤.经:「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籝。」
宋代.梁大年.满江红:「妙文章、拾芥立功名,谁能敌。」
唐代.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惬心频拾芥,应手屡穿杨。」
基本字义
拾shí(ㄕˊ)
1、捡,从地上拿起:拾草。拾粪。拾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
2、收,敛,整理:收拾。拾掇。
3、“十”的大写。
4、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其他字义
拾shè(ㄕㄜˋ)
1、古同“涉”,历,经由:拾级而上。
基本字义
芥jiè(ㄐ一ㄝˋ)
1、〔芥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种子黄色,味辛辣,磨成粉末,称“芥末”,作调味品。按用途分为叶用芥菜(如“雪里蕻”);茎用芥菜(如“榨菜”);根用芥菜(如“大头菜”)。
2、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草芥。纤芥。芥舟。
其他字义
芥gài(ㄍㄞˋ)
1、〔芥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变种,叶大,表面多皱纹,叶脉显著,可食。亦作“盖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