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吏
基本解释
词条:『省吏』
拼音:shěng lì
注音:ㄕㄥˇㄒ一ㄥˇ ㄌ一ˋ
解释:指唐宋时在中央政府及三馆任职的官吏。
古代诗词
宋代.韩元吉.秋日杂咏六首:「客少无尘语,官閒省吏文。」
明代.高启.暮春送陈郎中出守醉李:「图书归省吏,风俗问州人。」
宋代.张伯玉.蓬莱阁閒望写怀:「一为华省吏,三驾使君轓。」
明代.王世贞.江蓠馆十绝句为朱鸿胪在明题 其七 凝香室:「借问仙省吏,得似含香时。」
宋代.徐积.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除书纸用麻,省吏身著绯。」
基本字义
省shěng(ㄕㄥˇ)
1、地方行政区域:省份。省会。
2、节约,不费:省钱。省事。省吃俭用。
3、简易,减免:省略。省称。省写。
4、中国古官署名:中书省(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b.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
5、古代称王宫禁地:省中。省闼(禁中)。
其他字义
省xǐng(ㄒ一ㄥˇ)
1、检查:反省(检查自己)。省察(考察)。吾日三省吾身。
2、知觉,觉悟:省悟。发人深省。
3、看望父母、尊亲:省亲。省视。
基本字义
吏lì(ㄌ一ˋ)
1、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
2、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