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层
基本解释
词条:『十二层』
拼音:shí èr céng
注音:ㄕˊ ㄦˋ ㄘㄥˊ
解释: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后因以"十二层"形容仙境中重重迭迭的楼台。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南临赡部三千界,东对蓬宫十二层。」
唐代.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十二层楼敞画檐,连云歌尽草纤纤。」
宋代.丁谓.凤栖梧/蝶恋花:「十二层楼春色早。」
唐代.贾岛.送崔定:「巴峡吟过否,连天十二层。」
唐代.李商隐.九成宫:「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
基本字义
十shí(ㄕˊ)
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3、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基本字义
二èr(ㄦˋ)
1、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2、双,比:独一无二。
3、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基本字义
层(層)céng(ㄘㄥˊ)
1、重(chóng):层云。层峰。层浪。层叠。
2、重复地:层出不穷。
3、级:层次。阶层。上层。
4、量词(a.用于重叠、积累的东西,如“五层楼”;b.用于可以分项分步的东西,如“还有一层顾虑”;c.用于可从物体表面揭开或抹去的东西,如“一层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