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惕
基本解释
词条:『惕惕』
拼音:tì tì
注音:ㄊ一ˋ ㄊ一ˋ
解释:
1.忧劳。
2.戒惧。
古代诗词
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心中惕惕恒怀悲。」
唐代.储光羲.上长史王公责躬:「惕惕愧不已,岂敢论其私。」
宋代.和岘.导引:「兢兢惕惕持谦德,未许禅云亭。」
唐代.乔知之.杂曲歌辞·定情篇:「以兹常惕惕,百虑恒盈积。」
基本字义
惕tì(ㄊ一ˋ)
1、戒惧,小心谨慎:警惕。惕惧。惕惕。惕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2、疾速:“一日惕,一日留”。
拼音:tì tì
注音:ㄊ一ˋ ㄊ一ˋ
解释:
1.忧劳。
2.戒惧。
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心中惕惕恒怀悲。」
唐代.储光羲.上长史王公责躬:「惕惕愧不已,岂敢论其私。」
宋代.和岘.导引:「兢兢惕惕持谦德,未许禅云亭。」
唐代.乔知之.杂曲歌辞·定情篇:「以兹常惕惕,百虑恒盈积。」
惕tì(ㄊ一ˋ)
1、戒惧,小心谨慎:警惕。惕惧。惕惕。惕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2、疾速:“一日惕,一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