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辇
基本解释
词条:『铜辇』
拼音:tóng niǎn
注音:ㄊㄨㄥˊ ㄋ一ㄢˇ
解释:
1.太子所乘之车。
2.借指太子。
古代诗词
唐代.李贺.还自会稽歌:「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元代.王恽.木兰花慢 为张詹事寿:「甚潇洒清吟,半生梦寐,铜辇秋衾。」
宋代.李新.王中玉生辰:「天庙明堂迟飞栋,杜宇数惊铜辇梦。」
明代.高启.早春侍皇太子游东苑池上呈青坊诸公:「铜辇出纡徐,春宫昼讲余。」
明代.周玄.揭天谣(九首):「旧纱银灯翳椒壁,铜辇秋云梦中泣。」
基本字义
铜(銅)tóng(ㄊㄨㄥˊ)
1、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ch恥)(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基本字义
辇(輦)niǎn(ㄋ一ㄢˇ)
1、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辇车。帝辇。凤辇(皇后的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