箨龙
基本解释
词条:『箨龙』
拼音:tuò lóng
注音:ㄊㄨㄛˋ ㄌㄨㄥˊ
解释:竹笋的异名。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从斌老乞苦筍:「南园苦箸味胜肉,箨龙称冤莫采录。」
宋代.黄庭坚.胡朝请见和复次韵:「箨龙不称冤,易致等拾芥。」
宋代.黄庭坚.元师自荣州来追送余于泸之江安绵水驿因复用:「箨龙森森新间旧,父翁老苍孙子秀。」
宋代.陆游.春晚小饮:「箨龙奋迅风雷际,木笔凋零雾雨中。」
宋代.陆游.幽居初夏:「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基本字义
箨(籜)tuò(ㄊㄨㄛˋ)
1、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