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子
基本解释
词条:『僮子』
拼音:tóng zǐ
注音:ㄊㄨㄥˊㄓㄨㄤˋ ㄗˇ
解释:童子。指未成年的人。
古代诗词
宋代.文天祥.至扬州:「僮子似知予梦恶,生柴烧火到天明。」
明代.张掞.冬斋积雨感怀:「僮子颇情亲,劝我加餐食。」
明代.沈周.暑中题雪图:「六月添衣唤僮子,自画雪图茅屋里。」
宋代.胡仲弓.次松坡梅花韵:「丁宁僮子休教折,只听枝头独自香。」
基本字义
僮tóng(ㄊㄨㄥˊ)
1、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书僮。僮仆。
2、古同“童”。
其他字义
僮zhuàng(ㄓㄨㄤˋ)
1、〔僮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