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绒
基本解释
词条:『唾绒』
拼音:tuò róng
注音:ㄊㄨㄛˋ ㄖㄨㄥˊ
解释:古代妇女刺绣,每当停针换线﹑咬断绣线时,口中常沾留线绒,随口吐出,俗谓唾绒。
古代诗词
清代.梁启超.兰陵王 至日寄蕙仙,计时当在道中:「有织锦留墨,唾绒凝碧,思量无寐。」
清代.屈大均.哭华姜一百首 其十八:「小像唾绒卿自绣,朝朝哭把水沉薰。」
清代.项鸿祚.踏莎行二首 其一:「扶留蜃炭共金盘,唾绒红晕燕支浅。」
元代.明本.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 其六:「唾绒犹认窗间迹,啼粉空馀镜面尘。」
清代.庄棫.步月 绣球:「唾绒彩结,好重重团簇。」
基本字义
唾tuò(ㄊㄨㄛˋ)
1、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
2、啐,从嘴里吐出来:唾弃(吐唾沫表示轻视、鄙弃)。唾骂。唾手可得。唾面自干。
基本字义
绒(絨)róng(ㄖㄨㄥˊ)
1、柔软细小的毛:鸭绒。羽绒。驼绒。
2、棉、丝或毛制成的上面有一层细毛的纺织品:绒布。绒毯。绒衣。丝绒。
3、细布。
4、刺绣用的细丝:红绿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