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民
基本解释
词条:『亭民』
拼音:tíng mín
注音:ㄊ一ㄥˊ ㄇ一ㄣˊ
解释:
1.驿亭附近的居民。
2.即亭户。
古代诗词
宋代.梅尧臣.送朱表臣职方提举运盐:「国用必余资,亭民无滞物。」
宋代.楼钥.送元卫弟赴长亭盐场:「亭民亦良民,孰谓俱无赖。」
宋代.许棐.晚泊临平:「晚卸风帆泊市桥,税亭民屋总萧条。」
基本字义
亭tíng(ㄊ一ㄥˊ)
1、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亭。牡丹亭。
2、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亭。邮亭。岗亭。
3、适中,均匀:亭匀。
4、正,当:亭午(正午,中午)。
基本字义
民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