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石
基本解释
词条:『铜石』
拼音:tóng shí
注音:ㄊㄨㄥˊ ㄕˊㄉㄢˋ
解释:紫铜色的岩石。
古代诗词
南北朝.江淹.游黄檗山:「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宋代.曹勋.题唯庵后大松:「铜石并根干,榆枋比蒿蓬。」
宋代.方回.悔少作:「根柯直待如铜石,始是参天溜雨时。」
清代.梁鼎芬.同徐铸访七星岩石罅祖龙学题名作长歌:「题名山涧知几处,大云铜石罗浮俱。」
基本字义
铜(銅)tóng(ㄊㄨㄥˊ)
1、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ch恥)(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基本字义
石shí(ㄕˊ)
1、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指石刻:金石。
3、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姓。
其他字义
石dàn(ㄉㄢˋ)
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