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
基本解释
词条:『筒子』
拼音:tǒng zǐ
注音:ㄊㄨㄥˇ ㄗˇ
解释:
1.竹筒状的器物。
2.未经缝制的皮毛上衣原料。
古代诗词
宋代.释正觉.禅人写真求赞:「眉骨阴晴轻重,鼻筒子丑疏通。」
清代.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陈桥兵变道的是“禅了位,”那柴家的孩子他懂的什么?你看他作张作致装没事,可不知好凑手的黄袍那里拿?“有大志”说出得意话,那个撒气的筒子吃亏他妈!让天下依从老婆口,净落得烛影斧声响嗑叉!此后来二支承袭偏兴旺,可怜那长支的痴儿活活吓杀。」
明代.湛若水.咏柏木网巾筒子:「筒子偏随我,于今三十年。」
基本字义
筒tǒng(ㄊㄨㄥˇ)
1、粗大的竹管。
2、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烟筒。邮筒。笔筒。
3、衣服等的筒状部分:袖筒儿。靴筒。筒裙。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