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荆
基本解释
词条:『田荆』
拼音:tián jīng
注音:ㄊ一ㄢˊ ㄐ一ㄥ
解释: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析产,拟破堂前一紫荆树而三分之,明日,树即枯死。真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顇,是人不如木也。"兄弟感悟,遂合产和好。树亦复茂。后因以"田荆"为兄弟和好之典实。
古代诗词
宋代.苏轼.送路都曹(并引):「我田荆溪上,伏腊亦粗供。」
唐代.僧贯休.相和歌辞·上留田:「我欲使诸凡鸟雀,尽变为鹡鸰;我欲使诸凡草木,尽变为田荆。」
元代.王丹桂.长思仙 赠滨州李志持:「早把心田荆棘治。」
唐代.原陵老翁.原陵老翁吟:「野田荆棘春,闺阁绮罗新。」
宋代.程公许.题会庆建福宫长歌:「度世可不保此身,寸田荆棘当锄耘,郁仪结璘时吐吞。」
基本字义
田tián(ㄊ一ㄢˊ)
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
2、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
3、古同“畋”,打猎。
4、古同“佃”,耕作。
5、姓。
基本字义
荆jīng(ㄐ一ㄥ)
1、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2、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3、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4、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