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息
基本解释
词条:『惕息』
拼音:tì xī
注音:ㄊ一ˋ ㄒ一
解释:恐惧而不敢出声息:内心惕息。
古代诗词
唐代.李绅.却到浙西:「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
唐代.张九龄.荆州作二首:「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明代.谢贞.咸阳古堞:「风驰万国秦威声,四夷惕息敢横行。」
明代.梁潜.咸阳怀古:「风驰万国奉威声,四夷惕息敢横行。」
明代.王跂.读文信公集二首:「欲救虬须那可得,犬羊惕息锁蛟龙。」
基本字义
惕tì(ㄊ一ˋ)
1、戒惧,小心谨慎:警惕。惕惧。惕惕。惕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2、疾速:“一日惕,一日留”。
基本字义
息xī(ㄒ一)
1、呼吸时进出的气: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
2、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3、繁殖,滋生:休养生息。滋息。
4、音信:消息。信息。
5、儿女:子息。
6、利钱:息率(lǜ)。利息。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