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窃
基本解释
词条:『忝窃』
拼音:tiǎn qiè
注音:ㄊ一ㄢˇ ㄑ一ㄝˋ
解释:谦言辱居其位或愧得其名。
古代诗词
唐代.杜甫.长沙送李十一(衔):「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清代.顾贞观.金缕曲:「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孱愁,薄命长辞知已别,问人生,到北凄凉否。」
宋代.陆游.感旧:「虚名真忝窃,定理有乘除。」
唐代.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夜卧始知多忝窃,昼行方觉转光辉。」
宋代.刘克庄.警斋侍郎舟和放翁五言过奖衰朽且示雄文二编:「交游愧忝窃,薰摘劳结悁。」
基本字义
忝tiǎn(ㄊ一ㄢˇ)
1、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忝在知交。忝属知己。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为人师。
基本字义
窃(竊)qiè(ㄑ一ㄝˋ)
1、偷盗:偷窃。窃取。
2、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窃位。窃夺。
3、私自,暗中:窃笑。窃听。
4、谦辞,指自己:窃谓。窃以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