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隶
基本解释
词条:『僮隶』
拼音:tóng lì
注音:ㄊㄨㄥˊㄓㄨㄤˋ ㄌ一ˋ
解释:奴仆。
古代诗词
明代.朱曰藩.朱曰藩寄升庵先生一首:「僰中僮隶传书至,煎上人家沽酒归。」
宋代.李廌.与邹浩志完会於王希圣家因话毗陵事是夕辄梦:「展转谁晤言,僮隶聊尔汝。」
明代.戚继光.蓟门述 其四:「奔走车尘前,屈体若僮隶。」
唐代.韩愈.城南联句:「爵勋逮僮隶,簪笏自怀绷。」
基本字义
僮tóng(ㄊㄨㄥˊ)
1、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书僮。僮仆。
2、古同“童”。
其他字义
僮zhuàng(ㄓㄨㄤˋ)
1、〔僮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
基本字义
隶(隸)lì(ㄌ一ˋ)
1、附属,属于:隶属。配隶(从属)。直隶中央。
2、封建时代的衙役:隶卒。皂隶。徒隶。
3、旧时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隶。隶仆。
4、隶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隶书。隶字。汉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