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钵
基本解释
词条:『铁钵』
拼音:tiě bō
注音:ㄊ一ㄝˇ ㄅㄛ
解释:僧徒的食器。用铁制成﹐故称。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唐代.戴叔伦.赠行脚僧:「木杯能渡水,铁钵肯降龙。」
唐代.贯休.送僧之湖外:「惟擎一铁钵,旧亦讲金刚。」
唐代.贯休.武昌县与昼公兼寄邑宰:「铁钵年多赤,麻衣带毳斑。」
宋代.释行瑛.东溪闲居示众偈:「午饭龙离铁钵,夜深月落金盆。」
基本字义
铁(鐵)tiě(ㄊ一ㄝˇ)
1、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亦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2、形容坚硬:铁拳。铁军。铁骑。金戈铁马。铁汉。铁蹄。铁腕。
3、形容确定不移:铁铮铮。铁的纪律。铁证。
4、形容刚正:铁面无私。
5、形容表情严肃:他总是铁着脸。
6、黑色:铁骊。铁青。
7、兵器的代称:手无寸铁。
8、姓。
基本字义
钵(鉢)bō(ㄅㄛ)
1、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钵子。饭钵。茶钵。乳钵(研药使成细末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