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联系我们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鼍龙

基本解释

词条:『鼍龙』

拼音:tuó lóng

注音:ㄊㄨㄛˊ ㄌㄨㄥˊ

解释:即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鼍龙》。

古代诗词

明代.高启.姑苏杂咏 圣姑庙:「柔姿谁敢狎相亲,笑叱鼍龙起雷雨。」
宋代.方回.学诗吟十首:「百八仙林钟,鼍龙吼其北。」
宋代.孔武仲.江豚诗:「鳄啖牛马,头象鼍龙。」
宋代.郑侠.上曹大夫:「愿公不日居陶钧,大开东阁罗冠绅,烹庖鼍龙脯麒麟。」

基本字义

鼍(鼉)tuó(ㄊㄨㄛˊ)

1、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鳞甲。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蒙鼓。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相关汉字

相关成语

鼍鸣鳖应 鼍愤龙愁 鳌愤龙愁 白龙鱼服 扳龙附凤 摆龙门阵 笔走龙蛇 笔底龙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