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若
基本解释
词条:『傥若』
拼音:tǎng ruò
注音:ㄊㄤˇ ㄖㄨㄛˋㄖㄜˇ
解释:假如。
古代诗词
唐代.李中.勉同志:「傥若功名立,那愁变化迟。」
元代.马钰.满庭芳 邀姚公书:「傥若携云光访,感激难言。」
唐代.裴航.赠樊夫人诗:「傥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冥。」
南北朝.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傥若果归言,共陶暮暮时。」
宋代.蓝方.和庞学士:「吾官傥若为同志,个里才由两个人。」
基本字义
傥(儻)tǎng(ㄊㄤˇ)
1、同“倘1”。
2、〔倜傥〕见“倜”。
3、失意:“文侯傥然,终日不言”。
基本字义
若ruò(ㄖㄨㄛˋ)
1、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约计:若干(gān)。若许。
5、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若。”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其他字义
若rě(ㄖㄜˇ)
1、〔般若〕见“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