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溜
基本解释
词条:『吐溜』
拼音:tǔ liū
注音:ㄊㄨˇㄊㄨˋ ㄌ一ㄡㄌ一ㄡˋ
解释:涌出水流。
古代诗词
唐代.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玉池初吐溜。」
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 279:「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宋代.释文珦.地远:「仟木开花异,灵泉吐溜清。」
宋代.苏颂.石缝泉清轻而甘滑传闻有年矣前此数欲疏引入:「吐溜始涓涓,循除俄虢虢。」
宋代.欧阳修.怀嵩楼晚饮示徐无党无逸:「泠泠谷中泉,吐溜彼山幽。」
基本字义
吐tǔ(ㄊㄨˇ)
1、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2、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3、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其他字义
吐tù(ㄊㄨˋ)
1、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2、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基本字义
溜liū(ㄌ一ㄡ)
1、滑行,(往下)滑:溜冰。
2、光滑,平滑,无阻碍:溜圆。溜光。
3、趁人不见走开:溜走。溜号。
4、同“熘”。
其他字义
溜liù(ㄌ一ㄡˋ)
1、迅急的水流:大溜。急溜。
2、顺房檐滴下来的水,房顶上流下的水:檐溜。承溜。
3、房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水溜。
4、量词,指行(háng)列,排:一溜三间房。
5、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这溜儿的果木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