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狄
基本解释
词条:『铜狄』
拼音:tóng dí
注音:ㄊㄨㄥˊ ㄉ一ˊ
解释:《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后因称"铜人"为"铜狄"。
古代诗词
元代.程文海.酹江月 寄寿京山宣慰叔:「浩歌金缕,殷勤遥寄铜狄。」
元代.程文海.品令 寿谭公植提学九月十日:「翠橙香沁,玉醪春艳,笑摩铜狄。」
宋代.陆游.後寓叹:「会与高人期物外,摩挲铜狄濡城秋。」
宋代.陆游.寄叶道人:「惊人亦莫摩铜狄,泰华松风足昼眠。」
宋代.陆游.题四仙像:「世上年光东逝波,咸阳铜狄几摩挲。」
基本字义
铜(銅)tóng(ㄊㄨㄥˊ)
1、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ch恥)(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基本字义
狄dí(ㄉ一ˊ)
1、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2、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3、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4、有力的麋鹿。
5、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