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司
基本解释
词条:『台司』
拼音:tái sī
注音:ㄊㄞˊㄊㄞ ㄙ
解释:指三公等宰辅大臣。
古代诗词
唐代.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宋代.刘克庄.沁园春:「雅怀厌倦台司。」
唐代.罗隐.感别元帅尚父(一作病中上钱尚父):「玉函瑶检下台司,记得当时捧领时。」
唐代.李嘉祐.故燕国相公挽歌二首:「蜀侯供庙略,汉主缺台司。」
唐代.刘得仁.和郑先辈谢秩闲居寓书所怀:「生涯贫帝里,公议到台司。」
基本字义
台(臺、檯、颱)tái(ㄊㄞˊ)
1、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2、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3、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4、量词:一台戏。
5、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6、姓。
7、桌子、案子:写字台。
8、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其他字义
台tāi(ㄊㄞ)
1、〔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基本字义
司sī(ㄙ)
1、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b.复姓)。司马(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b.复姓)。司寇(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b.复姓)。
2、官署名称:人事司。
3、视察:司日月之长短。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