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吏
基本解释
词条:『堂吏』
拼音:táng lì
注音:ㄊㄤˊ ㄌ一ˋ
解释:唐宋时中书省的办事吏员。原自中央各机构抽补。宋太祖以其擅中书事权,多生弊端,改令吏部于士人中选授。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始以京朝官充任。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宋代.张耒.雪晴野望:「公堂吏散惟修竹,近岭林疏见饮猿。」
宋代.陈棣.题范乌程松桂亭:「琴堂吏惊散,昼日垂朱箔。」
唐代.李山甫.同知县陈公颜游章山寺:「琴堂吏散帘垂书,舁徇何妨数往还。」
元代.张宪.咸淳师相:「咸淳师相专军国,堂吏馆宾供羽翼。」
基本字义
堂táng(ㄊㄤˊ)
1、正房,高大的房子:堂屋。堂客。堂倌。礼堂。澡堂。
2、同祖父的亲属关系:堂房。堂兄弟。
3、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堂。公堂。过堂。
4、量词:上了一堂课。一堂家具。
基本字义
吏lì(ㄌ一ˋ)
1、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
2、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