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畤
基本解释
词条:『泰畤』
拼音:tài zhì
注音:ㄊㄞˋ ㄓˋㄔㄡˊㄕˋ
解释:古代天子祭天神之处。
古代诗词
宋代.洪适.十二时/忆少年:「饬躬三宿,泰畤缛仪多。」
南北朝.江淹.奏宣列之乐歌舞:「庆同泰畤。」
两汉.无名氏.六州:「升泰畤、缛典弥文。」
明代.无名.明皇祀圜丘乐章·寿和:「崇崇泰畤,肃肃严禋。」
宋代.杨亿.奉和御製南郊七言六韵诗:「泰畤迎年严汉祀,六宗祈福盛虞禋。」
基本字义
泰tài(ㄊㄞˋ)
1、平安,安定:泰适(幽闲安适)。泰安。泰然处之。
2、佳,美好:泰运。否(pǐ)极泰来。
3、极:泰西(旧指欧洲)。
4、骄纵,傲慢:泰侈(骄纵奢侈)。骄泰。
5、通:天地交泰。
基本字义
畤zhì(ㄓˋ)
1、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2、水中的小块陆地:“归雁映兰畤。”
3、田际;田界。
4、土高出的地方。
5、古通“庤”,储备。
6、古通“沚”,小渚。
其他字义
畤chóu(ㄔㄡˊ)
1、古同“畴”,地名。
其他字义
畤shì(ㄕˋ)
1、古同“蒔”,移栽;分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