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鳞
基本解释
词条:『跳鳞』
拼音:tiào lín
注音:ㄊ一ㄠˋㄊㄠˊ ㄌ一ㄣˊ
解释:指跳出水面的鱼。
古代诗词
唐代.刘禹锡.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跳鳞避举网,倦鸟寄行楂。」
宋代.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
宋代.韩维.观饲鱼:「警跳鳞迸雪,饱泳尾摇翠。」
宋代.宋庠.留台吴侍郎时泛小舟临玩清洛辄成拙诗奉寄:「湍鸣知乱石,漪碎觉跳鳞。」
宋代.梅尧臣.依韵和王中丞忆许州西湖:「跳鳞无限乐,春蔓不胜柔。」
基本字义
跳tiào(ㄊ一ㄠˋ)
1、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2、越过:跳班。跳棋。跳槽。
3、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
其他字义
跳táo(ㄊㄠˊ)
1、古同“逃”。
基本字义
鳞(鱗)lín(ㄌ一ㄣˊ)
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鳞。鳞片。
2、鳞状的:鳞爪(zhǎo)。鳞波。鳞茎。鳞屑。鳞集(群集)。遍体鳞伤。鳞次栉比。
3、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鳞鸿(指“鱼雁”,即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