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牌
基本解释
词条:『藤牌』
拼音:téng pái
注音:ㄊㄥˊ ㄆㄞˊ
解释:藤制的盾牌。古代作战时用以遮挡敌方兵刃矢石等的护身武器。圆形,中心突向外,内有上下两藤环,可容手臂挽入,并有横木,便于执持。
古代诗词
清代.屈大均.龙门健儿行:「三丈不足二丈馀,藤牌絮被滚如珠。」
清代.屈大均.军行曲 其五:「沙炮都须丈二长,藤牌一一辅花枪。」
近现代.苏大山.题痴仙无闷草堂遗集谒明延平郡王祠:「桃花山上起誓师,子弟藤牌多才技。」
近现代.苏大山.固园主人招饮归途车中赋此却寄并赠南社诸公:「草鸡已死藤牌散,壁垒重张诗一军。」
近现代.潘受.台南谒郑成功祠:「藤牌子北有攘除,未计牛皮窃我居。」
基本字义
藤téng(ㄊㄥˊ)
1、指“白藤”、“紫藤”:藤条。藤椅。藤床。
2、〔藤黄〕a.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树脂黄色,有毒;b.这种植物的树脂,可作国画颜料。
3、泛指匍匐茎或攀援茎:藤本植物。瓜藤。葡萄藤。顺藤摸瓜。
基本字义
牌pái(ㄆㄞˊ)
1、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的标志:门牌。路牌。牌子。牌匾。牌价。
2、凭证:金牌。银牌。腰牌。
3、产品的商标:名牌货。
4、古代兵士在战争时或现代警察在驱散示威者时用来遮护身体的东西:盾牌。挡箭牌。
5、娱乐或赌博用的东西:纸牌。扑克牌。麻将牌。
6、神主、灵位或题着名字作为祭祀对象的木牌:牌位。
7、词曲的调名:词牌。曲牌。牌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