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胆
基本解释
词条:『獭胆』
拼音:tǎ dǎn
注音:ㄊㄚˇ ㄉㄢˇ
解释:獭的胆囊。传说能把酒分开,亦可供药用。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二首:「獭胆能分杯,虎魄妙拾芥。」
宋代.方回.复次前韵四首呈二袁君并王君申禄:「豪意牛心割,清言獭胆分。」
明代.杨慎.代赠 其一:「獭胆杯分绿,猩唇脂印红。」
宋代.许及之.再次转庵韵:「炎官鍊丹成绛雪,獭胆分杯凝赤髓。」
元代.洪焱祖.荆山:「会同齐赴南溟远,清浊如将獭胆分。」
基本字义
獭(獺)tǎ(ㄊㄚˇ)
1、〔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
2、〔旱獭〕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
3、〔海獭〕哺乳动物,体圆而长,毛皮很珍贵。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称“海龙”。
基本字义
胆(膽)dǎn(ㄉㄢˇ)
1、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胆囊。苦胆。胆固醇。肝胆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
2、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胆量。胆气。壮胆。胆魄。胆大妄为(wéi)。
3、装在器物内部而中空的东西:球胆。暖瓶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