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衙
基本解释
词条:『退衙』
拼音:tuì yá
注音:ㄊㄨㄟˋ 一ㄚˊ
解释:旧指官吏公毕退出衙署。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晚归早出:「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
宋代.方大琮.寄题董宰读书轩:「坐衙弹琴和且平,退衙读书锵有声。」
宋代.方岳.扫蜜:「熙熙登台坐垂拱,花底退衙春书长。」
明代.沈周.用清虚堂韵送匏庵少宰服阕还京:「三年袍幞违风沙,归家读《礼》如退衙。」
宋代.徐照.美人睡起曲:「睡起胡蜂已退衙,袖中犹带郁金牙。」
基本字义
退tuì(ㄊㄨㄟˋ)
1、向后移动,与“进”相对: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
2、离开,辞去: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
3、送还,不接受,撤销:退还。
4、脱落:退色。退毛。减退。
5、和柔的样子:退然。
6、迟缓,畏缩:“求也退”。
基本字义
衙yá(一ㄚˊ)
1、旧时官署之称: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
2、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
3、排列成行的事物:槐衙。柳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