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
基本解释
词条:『畬族』
拼音:shē zú
注音:ㄕㄜㄩˊ ㄗㄨˊ
解释: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客",古称"輋人"或"畬民"。人口36.8万(1982年),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五省八十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以福建﹑浙江两省为最多。通用汉语。主要从事农业。
基本字义
畬shē(ㄕㄜ)
1、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下种;刀耕火种。
2、刀耕火种的田地:“长刀短笠去烧畬。”
3、古同“畲”(中国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名):“自将陈吊眼、许夫人诸畬兵攻打蒲寿庚。”
4、姓。
其他字义
畬yú(ㄩˊ)
1、开垦过两年的田地:“如何新畬?”
基本字义
族zú(ㄗㄨˊ)
1、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
2、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
3、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
4、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氏族。部族。
5、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族。
6、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
7、聚合,集中:云气不待族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