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膏
基本解释
词条:『血膏』
拼音:xiě gāo
注音:ㄒ一ㄝˇㄒㄩㄝˋ ㄍㄠㄍㄠˋ
解释:血和脂肪。比喻百姓的生命和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
古代诗词
宋代.王柏.马华父母叶氏挽词:「苕溪猩鬼兮呼啸幽篁,绣衣一出兮血膏斧铓。」
宋代.王柏.寄敬岩:「此辈未易以柔服,必至腥血膏锋铓。」
宋代.刘克庄.闰夏六月书事一首:「恨渠手无羽林鎗,血膏原野魂国殇。」
清代.严遂成.博望城:「烽屯绝塞昆崙远,血膏离宫苜蓿肥。」
明代.史鉴.杀虎行:「黄斑纷披血膏野,相与屠戮残其躯。」
基本字义
血xuè(ㄒㄩㄝˋ)
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其他字义
血xiě(ㄒ一ㄝˇ)
1、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基本字义
膏gāo(ㄍㄠ)
1、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2、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其他字义
膏gào(ㄍㄠˋ)
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2、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