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鲈
基本解释
词条:『松鲈』
拼音:sōng lú
注音:ㄙㄨㄥ ㄌㄨˊ
解释:见"松江鲈鱼"。
古代诗词
宋代.陈著.喜迁莺:「略鲙松鲈,便膺芝凤,陵溯紫清津要。」
宋代.林正大.酹江月/念奴娇:「网举松鲈,手携斗酒,赤壁重寻约。」
宋代.王千秋.水调歌头:「钓松鲈,斟郢酒,听吴讴。」
宋代.赵以夫.贺新郎:「玉样松鲈今正美,想子真、微笑还招手。」
宋代.舒岳祥.赠渔者:「吹沙已老松鲈上,日日江头望钓船。」
基本字义
松(鬆)sōng(ㄙㄨㄥ)
1、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2、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松。土质松软。蓬松。宽松。疏松。松懈。
3、放开:松手。松绑。松心。
4、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松。鱼松。
5、姓。
基本字义
鲈(鱸)lú(ㄌㄨˊ)
1、〔鲈鱼〕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为常见的食用鱼类。
2、(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