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萝
基本解释
词条:『松萝』
拼音:sōng luó
注音:ㄙㄨㄥ ㄌㄨㄛˊ
解释:
1.亦作"松罗"。
2.即女萝。地衣门植物。体呈丝状,直立或悬垂,灰白或灰绿色,基部多附着在松树或别的树的树皮上,少数生于石上。可入药,有祛寒退热的作用。
3.借指山林。
4.茶名。因产于安徽省歙县松萝山,故名。
古代诗词
唐代.岑参.上嘉州:「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
唐代.岑参.赴犍为经龙阁道:「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
唐代.方干.游张公洞寄陶校书:「下蒸阴气松萝湿,外制温风杖屦寒。」
唐代.方干.赠华阴隐者:「花月旧应看浴鹤,松萝本自伴删书。」
宋代.黄庭坚.次韵奉答存道主簿:「主簿朝衣如败荷,高怀千尺上松萝。」
基本字义
松(鬆)sōng(ㄙㄨㄥ)
1、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2、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松。土质松软。蓬松。宽松。疏松。松懈。
3、放开:松手。松绑。松心。
4、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松。鱼松。
5、姓。
基本字义
萝(蘿)luó(ㄌㄨㄛˊ)
1、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女萝。茑萝。藤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