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忽
基本解释
词条:『丝忽』
拼音:sī hū
注音:ㄙ ㄏㄨ
解释:犹丝毫。形容极小或极少。
古代诗词
唐代.许棠.闻蝉十二韵:「筱露凝潜吸,蛛丝忽迸萦。」
宋代.项安世.次韵和胡仲方正月二十五日雪:「减却濠沟厚却城,散如丝忽聚如京。」
宋代.陈淳.用敖教所赠诗韵送行:「野人掩关北溪曲,於道未能探丝忽。」
宋代.方凤.杂咏十首:「利害夐不同,其间仅丝忽。」
宋代.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疲形困辇置,巧磓较丝忽。」
基本字义
丝(絲)sī(ㄙ)
1、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丝。丝绸。缂(kè)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2、像丝的东西:铁丝。菌丝。肉丝。游丝。
3、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4、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丝不差。一丝笑容。
5、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丝。愁丝。
6、指弦乐器: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基本字义
忽hū(ㄏㄨ)
1、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2、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3、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