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隩
基本解释
词条:『四隩』
拼音:sì ào
注音:ㄙˋ ㄠˋㄩˋ
解释:
1.亦作"四奥"。
2.四方的边远地区。
3.引申为四方的邻国。
4.四方边远地区的人。
古代诗词
两汉.无名氏.十二时/忆少年:「八神扈跸,四隩来庭。」
宋代.真宗.大中祥符封禅十首:「四隩混同,百灵震疊。」
宋代.方回.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暘黄惟月联句:「螺蚌视三神,杯盎阅四隩。」
宋代.杨亿.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五第二:「舞之蹈之,四隩来暨。」
宋代.俞德邻.京口遣怀呈张彦明刘伯宣郎中并诸友一百韵:「海宇今一家,贡赋均四隩。」
基本字义
四sì(ㄙˋ)
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基本字义
隩ào(ㄠˋ)
1、古同“奥”(a.室内西南角。b.深)。
2、古同“墺”,可定居的地方:“九州攸同,四隩既宅。”
其他字义
隩yù(ㄩˋ)
1、河岸弯曲处:“阳陵县东,其地衍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