铏羹
基本解释
词条:『铏羹』
拼音:xíng gēng
注音:ㄒ一ㄥˊ ㄍㄥ
解释:古祭祀时盛在铏器中的调以五味的羹。
古代诗词
明代.无名.郊庙歌辞·周宗庙乐舞辞·禋顺:「振其鼗鼓,洁以铏羹。」
宋代.王洋.宁廉仲载:「吾州阿载志尚古,瓦豆铏羹列尊俎。」
清代.佚名.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植其鞉鼓,洁彼铏羹。」
宋代.吕本中.寄李商老:「老桧参天可乞盟,粢食铏羹乃无味。」
宋代.吕南公.伏睹教场后庭新移梅树辄赋小诗呈献内翰太中:「故有明年佳实在,铏羹滋味看和调。」
基本字义
铏(鉶)xíng(ㄒ一ㄥˊ)
1、古代盛羹的小鼎,两耳三足,有盖。
2、指肉菜羹。
3、古通“硎”,磨刀石。
基本字义
羹gēng(ㄍㄥ)
1、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鸡蛋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