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豹
基本解释
词条:『熊豹』
拼音:xióng bào
注音:ㄒㄩㄥˊ ㄅㄠˋ
解释:熊和豹。比喻勇猛。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猛虎行:「择肉于熊豹,肯视兔与狸。」
唐代.韩愈.送张道士:「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
宋代.黄庭坚.戏答欧阳诚发奉议谢余送茶歌:「山奇水怪有异气,生此突兀熊豹颜。」
宋代.陆游.项王祠:「堂上君王凛八尺,大冠如箕熊豹颜。」
宋代.陆游.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建炎中下诏求之不可:「但惊山泽间,有此熊豹姿。」
基本字义
熊xióng(ㄒㄩㄥˊ)
1、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熊(即“黑熊”)。熊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熊胆(熊的胆,可入药)。熊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2、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熊。
3、姓。
基本字义
豹bào(ㄅㄠˋ)
1、哺乳动物,能上树,常捕食鹿、羊、猿猴等,毛皮可制衣、褥:豹头环眼(形容人面目威严凶狠)。未窥全豹。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