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府
基本解释
词条:『宪府』
拼音:xiàn fǔ
注音:ㄒ一ㄢˋ ㄈㄨˇ
解释:御史台。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哭孔戡:「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唐代.白居易.张十八:「谏垣几见迁遗补,宪府频闻转殿监。」
唐代.白居易.送严大夫赴桂州:「地压坤方重,官兼宪府雄。」
唐代.白居易.和李中丞与李给事山居雪夜同宿小酌:「宪府触邪峨豸角,琐闱驳正犯龙鳞。」
唐代.杜甫.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以下为杜甫补遗):「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基本字义
宪(憲)xiàn(ㄒ一ㄢˋ)
1、法令:宪章。宪令。宪兵。
2、指“宪法”:违宪。立宪。制宪。
基本字义
府fǔ(ㄈㄨˇ)
1、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府库。天府。
2、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3、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
4、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官府。
5、古同“腑”,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