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箸
基本解释
词条:『食箸』
拼音:shí zhù
注音:ㄕˊㄙˋ一ˋ ㄓㄨˋ
解释:
1.亦作"食筯"。
2.筷子。
古代诗词
宋代.强至.谢徐屯田惠海味:「食箸不停资大嚼,免教馋吻镇流涎。」
明代.王彦泓.豪筵即事:「何家食箸无黄颔,赵氏眠茵有绿熊。」
明代.黎遂球.访徐巨源:「当食箸频画,酾酒临天公。」
基本字义
食shí(ㄕˊ)
1、吃:食肉。食欲。
2、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其他字义
食sì(ㄙˋ)
1、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其他字义
食yì(一ˋ)
1、用于人名: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基本字义
箸zhù(ㄓㄨˋ)
1、筷子。
2、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3、古同“著”,明显。